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情页

“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北纬30度线科学探索活动在西藏林芝圆满收官

文章来源: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文章作者:孟宪鑫

文章来源: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文章作者:孟宪鑫

  跨越天地,共赴山河。9月19日,“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北纬30度线科学探索活动在西藏林芝圆满收官。从东海之滨的上海启程到世界屋脊的林芝,茅台1935与中国国家地理,共同携手社会各界嘉宾、茅友代表一起领略北纬30度线的壮美风光与神秘文化,探寻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道,织出一幅幅壮丽的文明图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孙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茅台1935·国之大医”管委会主任魏刚,“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剑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广联合会美术书法摄影委员会副会长、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唐天源,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贵超出席活动。

  过去两年,茅台1935携手中国国家地理,先后以云南腾冲、河南开封为起点,沿“胡焕庸线”和“大运河”寻道中国,共鉴祖国大美河山。2025年,接续扬帆启程,以“北纬30度线”这条穿越自然奇观与人文遗迹的“神奇纬线”为轴,从东海之滨出发,一路西行,领略了上海的开放与速度、芜湖的开拓与新势能、武汉的包容与视野,雅安的澎湃与柔情,以脚步丈量山河,以匠心感悟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势。此番,到达最后一站——西藏林芝,在雪山下“喜”相逢,共同画上今年寻道中国的圆满句号。

王莉致辞

  致辞中,王莉围绕“茅台1935·寻道中国”北纬30度线科学探索活动一路走来的自然、人文、社会等方面的所见所感,以《跨越北纬30度的雄奇壮丽 共赴山河 共赴美好》为题作了分享。

  ——和谐共生,循“顺天”之律。北纬30度线,是我国自然地理格局的典型缩影。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地形切割剧烈的川滇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走廊,构成了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江海交汇”的上海、“山水湖泽”的芜湖、“百湖江城”的武汉、“华西雨屏”的雅安、“雪山桃源”的林芝一样,生长在这一纬度带的茅台,始终以“生态共鸣”之姿,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茅台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作主旨,全力构建“水土气微”共生的生态系统,切实提升茅台“含绿量”,筑牢茅台生态屏障。茅台1935,正是这一生态屏障的馈赠者。在“顺天应时、因地制宜、循法而成”的指引下,臻选不同产区、酒龄、等级的基酒,共同酿就这一瓶充满基酒多样性的生态佳酿。

  ——一脉相承,循“敬人”之脉。北纬30度线,是我国中华文明发祥与演进的核心腹地。它不仅孕育了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先秦时期的荆楚文化,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众多璀璨文化,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变迁,还积淀了人类探索、适应并利用自然规律的极致智慧。与“海纳百川”的上海、“铁画银钩”的芜湖、“通衢荟萃”的武汉、“茶马古道”的雅安、“梵音净土”的林芝一样,生长在这一纬度带的茅台,始终以“文化共脉”之基,秉持“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企业价值观,以“敬业、精业、乐业”的工匠精神为内核,“寻色、寻古、寻醴、寻味”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掘与传承为延伸,持续提升茅台“含文量”,做深“中国酒文化的极致”。茅台1935,正是这一极致文化的践行者。它循着历史而来、取匠心而作、向美好而生,共同酿就这一瓶充满人间喜乐的人文佳酿。

  ——志同道合,循“共创”之势。北纬30度线,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带。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天然纽带,串联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国家战略重要承载区,形成了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走廊”。与“东方明珠”的上海、“皖江智核”的芜湖、“光谷芯城”的武汉、“绿色经济”的雅安、“能源宝库”的林芝一样,生长在这一纬度带的茅台,始终以“价值共创”之势,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方向,在保有茅台以酿造生态为核心的传统生产力内核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茅台“含金量”,为消费者、股东、员工及各相关方创造最大价值。茅台1935,正是这一价值创造的贡献者。它继承了茅台“起源于农耕文明、依赖于生态文明、崛起于工业文明”的基因,相信未来也会在数字文明的创新中,共同酿就这一瓶生生不息的发展佳酿。

孙樱致辞

  孙樱在致辞中表示,从“胡焕庸线”出发,沿着大运河,再循着北纬30度线,中国国家地理与茅台1935,共同探索着中国大地上的人文地理密码,探索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以美酒庆祝着美好的生活。至此,“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已经走过了三季,我们拥有了相逢南北山河,跨越东西双壁的地理广度;拥有了跨越人间四季,从春花绽放到冬雪飞舞所连接的时间长度;更拥有了串联千年文明、叩问深厚文化遗产所组成的人文深度。没有一杯酒,如茅台1935,将山河的壮阔与文明的深厚,凝练得如此醇厚;也再没有一杯酒,如茅台1935,能让我们品出万里山河的辽远、千年历史的回响,与属于每一个人的路途与篇章。跨越天地,共赴山河,2025年,这瓶香醇的美酒,与我们一同奔赴了广阔的远方;而2026年,我们也必将前往一个更辽阔的天地。

林芝站科考成果发布

  跟随《中国国家地理》的镜头,从南迦巴瓦的日照金山,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奔腾,再到鲁朗林海的牧歌,走进林芝站的科学探索之旅,共同去感受、体验、探索林芝之美。活动中,中国国家地理科学探索总监刘洋博士从林芝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揭晓了本次林芝站的科学探索成果。

“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捐赠仪式

  以美酒致敬山河,以大爱回馈社会。自2023年3月茅台1935全国经销商、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已累积募捐2300万余元,捐资助力寻道沿途城市当地中医药事业发展事业。活动现场,“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向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捐赠50万元,为林芝医药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以仁爱之心,汇聚向善之力,致力彰显大山一般的责任与担当。

画作捐赠仪式

  从平原上海到雪域林芝,有山海的壮阔,也有人文的温度。活动中,与“茅台1935·寻道中国”一路同行的中国高原画派艺术家唐天源、何加林特意为茅台1935创作了书画作品并赠予茅台。他们用脚步丈量高原,用画笔诉说西藏故事,而茅台1935寻道中国同样以美酒对话山河,以科学探索的方式探寻壮美中国。

  从胡焕庸线到中国大运河,再到北纬30度线,茅台1935每一程的探索,最终都凝结成了联名文创酒的匠心之作。在激动人心的文创酒发布仪式上,王莉将文创酒带上舞台,放置在启动装置之上,在全场领导嘉宾的倒计时中,茅台1935·中国国家地理文创酒“北纬30度”正式发布。

  茅台1935·中国国家地理文创酒“北纬30度”以“地理科学 + 人文场景 ”构建双螺旋绘画叙事体系,通过“地球纬度中国切片”蒙太奇的手法,以插画长卷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寻找融合之美,当消费者握持酒瓶时,指尖触摸的不仅是釉色与肌理,更是长江的奔涌、高原的罡风、文明的褶皱,这既是一瓶酒的诞生,亦是一段跨越半个中国的寻道之旅的微缩史诗。

  文创酒外观设计以北纬30°地形地貌走势为基底,通过艺术化提炼与美学优化,将三级阶梯可视化呈现,让观者从轮廓线条中,即可感知到地势的起伏与壮阔。并以中国卫星地图地貌原色为基底,立足北纬30°,撷取地貌复原色——“海水蓝-平原绿-高原黄-雪山白”四大代表色,通过设计提炼与美学优化,将三阶梯由低到高的变化,以四色层次渐变的形式应用在瓶身之上,不仅精准还原了地理高差变化,更以直观的色彩语言构建出地理辨识度,让消费者一眼即可感知到地势的起伏与壮阔,契合北纬 30°独特的地理风貌。

节目演绎

  活动紧密结合藏区文化,以丰富多彩的节目演绎了一场视觉盛宴。开场舞蹈《文成所愿》,由文成公主故事改编的藏戏表演,让大家深刻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诗朗诵《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从诗歌中感受藏区的灿烂文化和自然万物;情景演绎《致敬我们的318》以国民公路318为脉络的寻道之旅,感受这条路上震撼心灵的感人故事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歌曲串烧展现了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画面。

  从2023年到2025年,中国国家地理联合茅台1935连续三年开启科学探索之路,探寻了中华大地的“人地格局”,探访了千年大运人间烟火的“人生喜事”,见证中国生产力与新经济的“地理跨越”。活动最后,中国国家地理副总经理肖圣松发布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四季主题。2026年,将以“中国节气之旅”为主题,踏上新的寻道征程,与中华文明“基因”对话,继续向未来前行。

活动现场

  茅台1935的“寻道”之路始终贯穿着茅台“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企业价值观。这份价值观,既融于茅台1935的匠心之中,更烙印在“寻道中国”的每一段旅程里。正如茅台始终坚持长期主义,恪守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注重生态保护,致力于成为求真、求善,有温度、有担当的企业。

  茅台集团、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国家地理有关单位人员,茅台酒及茅台酱香系列酒经销商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参加活动。

  

  

一审:李姿 王城

二审: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

三审:王幸韬 吴德望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