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网口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详情页

【匠心粱农】周伦芳:我与漫山红粱作伴

文章来源: 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文章作者: 任旭

       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上,来自习水县桃林镇丰河村粮农周伦芳获评2025年度“匠心粱农”称号。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周伦芳难掩激动与自豪,手中沉甸甸的奖杯,犹如托举的高粱穗,心中满是对茅台的感恩和作为一名粮农的幸福感。

周伦芳在高粱地里劳作

  提起茅台,周伦芳感触颇深,用她自己的话说:“茅台真的让我又感动又掉泪。感动的是,种红缨子高粱让我们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掉泪是因为从2010年我就想让家乡好起来,便带动乡亲们一起种高粱,茅台的帮助,让我实现了梦想,让大家生活越过越红火,家乡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在海拔近1000米的丰河村,盘山公路从山脚蜿蜒而上,直至半山腰,站在高处俯瞰,漫山的红缨子高粱呈现出别样的风景。在周伦芳家房前屋后,无一例外几乎全是高粱的身影,一株株高粱穗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叶子间相互摩擦的声音哗哗作响,似乎在彼此诉说着即将丰收的喜悦。看着即将收割的高粱,周伦芳已经开始盘算明年的种植工作了。

  2010年,周伦芳结束了外出务工生涯,回到家乡投身茅台红缨子高粱种植。此前,她家还种过花椒、养过牛,因市场冷淡,均未能挣钱。但这次,周伦芳下定了决心,因为她了解到茅台有机高粱订单保底,不愁销路,还免费提供高粱种子、有机肥等物资及生物制剂、农业政策性保险等。于是,她说干就干。

  作为庄稼人,周伦芳深知,“土壤是作物的根”,在多年的种植中,她不断摸索出了自己的种植秘籍。在土壤改良上,通过合理轮作避免土壤养分失衡,将油菜作为接替农作物。坚持增施农家肥提升土壤有机质,还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的组合模式,保持土壤的肥沃和韧性。

  如今,经她打理的土地疏松肥沃,成为高粱生长的“优质温床”,也为后续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养了一百多只羊子,羊粪就可以作为天然肥料,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为高粱的生长提供营养。”周伦芳笑着说道。 

周伦芳与丈夫王兴权

  在周伦芳的种植生涯里,“精准”是关键词。她根据高粱生长周期,把田间管理细化到“每日任务清单”:苗期重点间苗定苗、松土保墒,生长期紧盯中耕追肥与病虫害监测,成熟期则严格把控收割时机与晾晒湿度。每天清晨,她总会先到地里查看高粱长势,观察叶片颜色、茎秆粗细、颗粒饱满度等,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她就会第一时间制定解决方案,把风险降到最小。

  同时,她还对“规范”有着近乎严苛的坚持,对播种深度、施肥量等严格把控。“有机高粱种植的核心是信任,我们种出的高粱要对得起‘有机’二字,更要对得起茅台的品质要求。”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她积极参加技术指导培训,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农户。“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周伦芳从未忘记这份初心。在她的带动下,周边69户农户都加入了高粱种植队伍,目前种植面积达400余亩。

  这些年,周伦芳夫妇俩通过种植高粱及其他生计,解决了三个孩子的读书学费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个个争气,学习成绩都十分优异。如今,老大已成家立业,老二在读大学,老三在读高中,家里还添置了小汽车,新修了房屋,生活越来越红火。

  对此,周伦芳表示,“要感谢茅台对我们粮农的扶持,当茅台的粮农,有干劲,有盼头。今后,我要继续打理好每一寸土地,为茅台持续交付好优质的红缨子高粱。”

  当阳光洒向这片植被丛生的土地,周伦芳像往常一样,看着一株株健硕的红缨子高粱,像是在与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心中充满希冀与念想。微风拂过,耳畔响起的沙沙声,那正是丰收的序曲……

一审:李姿  何雪沙

二审: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

三审:王幸韬 吴德望